•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欢迎您!☶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商会概况
  • 商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参政议政
  • 经济服务
  • 对外联络
  • 资料汇编
  • 民企风采
  • 专题活动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信息 >> 区县动态

    裕安区“九抓九促” 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2022-11-22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阅读数:1124 【字体:  【打印】 【关闭】

    裕安区“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纪实

    为巩固拓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果,按照上级部署,裕安区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多措并举,做好企业优势与乡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原则,推进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新增兴村企业72家、兴村数74家、兴村项目88个,投资总额169234.5万元,支付村民劳务工资4991万元,培训农民2097人,吸引本科以上回乡就业创业119人,村集体经济增收639.21万元,捐款捐物折合495.91万元。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跟踪服务,促村企对接。全面贯彻全国及省市“万企兴万村”动员大会精神,成立“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做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经验交流、宣传推广和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推动落实行动企业应享尽享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提供项目信息、政策支持等服务,将行动投资类项目纳入政府“双招双引”统筹推进、同享政策。区工商联抓实抓细企业复产复工融资,创新“银行(+担保公司)+商会+会员”融资便利化平台,开发“复产复工贷”“市场贷”“创业贷”“春茶贷”“芯板贷”“善营贷”等多种形式融资。茶叶商会分别与省农担、邮储银行及区担保公司、颍东银行合作,开展“早春行,码上贷”活动,创新“政银担”小额化信用融资。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调研,针对75个脱贫村、5个重点示范村及红色村、部分一般村,摸排村企结对情况,动员150家企业结对帮扶91个村,对成效明显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续建或新建项目及时录入数据库。

    (二)抓信息采集,促台账管理。结合全联台账管理系统指标,分别编制《“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经营类实验项目推荐认定表》《“万企兴万村”行动公益捐赠类项目推荐认定表》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台账信息采集表》,两份《实验项目推荐认定表》为一企一表、企业“兴村项目”汇总。《台账信息采集表》为一企一表、一村一栏,“兴村项目”到村,每个“兴村项目”可兴多村。均含项目类型、建设地点、项目名称、行动类型、“兴村”详情等。投资经营类实验项目另含项目特点、投资总额、企业实际到位资金、项目营收总额。公益捐赠类项目另含公益捐赠情况等。认真开展“万企兴万村”台帐信息采集工作线上培训,下发通知,明确乡镇由一名副书记分管、统战委员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人员任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采集工作,明确信息采集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工、要素保障、检查督查和激励机制,严查弄虚作假、虚报数字。

    (三)抓委员提案,促“一村一品”建设。引导企业家政协委员就“一村一品”建设、乡村产业发展提交多篇提案,其中《关于成立皖西白鹅肉食品研发中心的建议》、《打造裕安村货,助力消费扶贫》、《壮大“一村一品”,深度接续乡村振兴》提案列为区政协重点提案。区委区政府将这些建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之中。推动50多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开发“一村一品”、“裕安村货”。

    (四)抓典型培育,促示范带动。推荐市级“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9家,培育区级“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24家、典型案例10家。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全区现有200多家企业和经济组织流转承包20多万亩山场、10万多亩农田发展油茶种植、特色经果林、特色种养业及绿色粮油。六安瓜片、皖西白鹅、有机茶油、稻虾米、花生糖、手工挂面、大别山土鸡、绿色瓜果等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五)抓田园综合体建设,促综合施策。推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设田园综合体,再丰农机现己建成培训、电商、餐牧、农科服务用房4500平方米、垂钓渔塘140亩、大棚及精品蔬菜150亩、绿色水稻2700亩、生态果园5亩、绿色大米加工厂1600平方米,年养殖绿色鸡鸭鹅1.5万多只。己注册“铜山寨”商标,开展绿色认证,田园综合体已见雏形。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收租金、科技培训提能力、农机服务促增效、就近就业得薪金、产品“订单”拓销路、“三联三帮”防返贫、基础设施增美丽、日常救助解急难等措施,促进“三类户”持续增收。

    (六)抓机制创新,促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林地等入股,采取“公司(新型经济组织)(电商)+基地+农户+订单”等模式,把农民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一村一品建设一个项目”“一村一业发展特色产业”。伊甸园油茶合作社建立27600亩油茶产业示范园,承诺30年后无偿返还当地农民。油茶林盛果期在100年以上,70年的受益期为当地留下一座“绿色银行”。合作将社以油茶产业示范园作为依托,茶旅融合、农旅融合、三产融合,建设茶油加工厂,开发“江淮果岭”“琼婆婆”“久远”等品牌茶油、手工皂、润唇膏、口红等,电商营收占总收入30%以上,新产品营收占总收入40%以上。幸福村电子商务破解农特产品上线难题,通过PC端、移动端、微信端“幸福淘购”三端融合,对接“832平台”、政府、企事业单位采购网、采购商城,“线上”运营平台达30多个,“线下”直营店和社区店达11家,全国采购单位达2372家,省内外贴牌“线上”产品受众率和销售率达89.76% ,“线上”农特产品达200多款 , “线上”大数据粉丝达100万人。

    (七)抓科技创新,促能力提升。引导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科研攻关、科技普及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力。展羽生态农业分别与省农科院畜研所、皖西学院合作,开展皖西白鹅高产系培育及其高值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核心群种鹅,年增产健康种雏800只,按每只高产系父母代种雏300元计算,扣除鹅苗分担种鹅养殖成本18元、人工、水电等成本10元、饲料及防疫成本22元,每只种雏约增收250元,年增收达20万元。项目每生产1吨功能饲料需能耗(电、汽)成本120元、机械与厂房折旧120元、人工200元、利息50元、销售成本280元,原料2930元, 吨售价按4500元计算,吨约创利税800元,年生产1000吨功能饲料,创利税达80万元。功能饲料虽然使每只商品鹅增加饲料成本10元,但销售价提高20%以上,每只商品鹅增收25元,1000吨功能饲料可饲养商品鹅3万只,增收75万元以上。综上所述,合作社全年增收175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个,其中脱贫户15人以上。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及产业化前景广阔,按固镇镇年出栏商品鹅600万只计算,科技成果应用后,将直接撬动0.39亿元的产业增值效益, 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可帮助近3000户农户实现产业振兴。

    (八)抓参与公共事业,促履行社会责任。永信恒昌投资150万元治污改厕、建设10公里樱花景观大道,投资800万元建设路桥水利,投资60万元用于民俗和文体活动设施建设。疫情期间,全区民营企业和商会协会义买滞销农特产品6000多万元,红源大数据创新电商保供助农增收模式,“线上当天下单、线下当天送达”24小时无接触服务,保障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微信小程序、“幸福淘购”共上线蔬菜包、肉类产品包、水果包等八个单品,共销售2700多箱两万多斤。

    (九)抓县域结对,促消费振兴。包河区民营企业和商会对接我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开展“直销、电商+农户+订单”“消费振兴”。全区共有10余家农业企业入驻合肥市徽采商城,已向合肥等地销售手工挂面等农特产品达1亿多元,举办农特产品包河区专场年货节暨农特产品包河区专场消费乐购、“锦绣黄桃直通车”等活动,销售额达1亿多元,其中今年销售锦绣黄桃达1500箱。全区100多家农业企业已与200多家省、合肥市、包河区机关、学校、企业、商会建立稳固供销关系。

    二、存在问题

    (一)帮扶对接深度不够。开展再摸底、再发动广度深度不够,大部分工业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投身乡村振兴与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本籍外地创业成功企业家还没有真正参与“回报家乡”专项行动中来。

    (二)“万企兴万村”台帐设计不够合理。一是系统数据有重复统计现象。如“一企兴多村”,企业在填报“兴村项目”投资额时,会在后面每个“所兴之村”中出现,导致导出数据大于企业实际投资额。二是系统导出的“兴村项目”统计数据往往与实际不符,如; 有些“兴村项目”有部分投资为财政项目,导致落在“所兴之村”固定资产投资大于企业实际投资,但系统设计“兴村项目”参与企业实际投资要大于或等于“所兴之村”到位投资金额,容易产生不一致逻辑关系。比如:系统设计“所兴之村”“兴村项目”为投资经营类实验项目或公益捐赠类实验项目,但若一个企业在“所兴之村”有多个“兴村项目”,在系统中往往无法体现。

    (三)土地等生产要素难以保障。由于土地指标等在省级控制,加之要想拿到工业用地指标必须进园区政策限制,部分行动企业在建设农产品加工类“兴村项目”时,因原材料、用工等因素影响必须要在“所兴之村”当地建设,土地指标等要素难以解决,制约了“兴村项目”建设进程和行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一)持续推进“兴村项目”对接。开展再摸底、再发动,引导民营企业把投身乡村振兴与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引导本籍外地创业成功企业家参与“回报家乡”专项行动中来,到“所兴之村”建设“兴村项目”,持续壮大“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队伍,争取91个帮扶村“兴村项目”全覆盖。

    (二)建立行动实验项目库。开展区级实验项目和典型案例挂牌工作,积极推荐省级、市级实验项目,发掘培育区级、乡级实验项目,发掘培育行动典型,丰富行动实验项目库内容。

    (三)建立包保制度。建立行动实验项目和典型案例领导组成员单位包保责任制,完善督查考核和跟踪服务机制,推动政策落实,推进实验项目开花结果、做强做大。

    (四)深化利益链接机制建设。引导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林地等入股,采取“公司(新型经济组织)(电商)+基地+农户+订单”等模式,“一村一品或多品建设项目”“一村一业或多业发展特色产业。

    (五)完善台账信息采集。吸收“万企帮万村”台帐管理系统填报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责任制,将台帐填报纳入乡村振兴督查检查、调度范围,严查弄虚作假、虚报数字。分行动企业和“所兴之村”、乡镇信息员等三个层面举办信息采集工作培训班。认真开展数据核实和审核工作,由“所兴之村”、乡村振兴工作站初核,区工商联核实并审核。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反映“万企兴万村”台帐设计不尽合理问题。力争台帐信息更能科学有效地反映行动企业的奉献和作为。

    (二)建议协调解决土地指标等要素保障问题。争取省工商联支持,向省政府反映,解决行动企业在“所兴之村”建设“兴村项目”土地指标等要素保障,推动“兴村项目”持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