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欢迎您!☶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商会概况
  • 商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参政议政
  • 经济服务
  • 对外联络
  • 资料汇编
  • 民企风采
  • 专题活动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信息 >> 调研报告

    六安市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门”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4-04-21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阅读数:13008 【字体:  【打印】 【关闭】

    六安市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门”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

    六安市委统战部

    六安市工商联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根据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皖统[2014]6号文件要求,六安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及时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制定调研实施方案,成立四个联合调研组,分别由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章立奇,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聂保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魏武,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宋勇任组长,从2月20日至3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门”问题大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项调研的方式,市县区上下联动,共成立23个调研组,走访300家民营企业,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和省市文件汇编,收回有效问卷283份。调研涉及行业有工业、批发零售、农业产业化、建筑及房地产开发、矿产开发、钢铁制造、生物医药、服装纺织等类型,其中工业占47.7%,批发零售业占11.3%,农、林、牧、渔业占10.2%,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占9.9%,三产服务业占20.9%。

    通过调查,民营企业对政策知晓率为78.5%, 80%以上的企业认为 “新36条”及实施细则对促进民间投资具有促进作用。52%的企业对政策鼓励投入的领域具有投资意愿,他们感兴趣的行业有现代物流,农田水利建设,新能源产业建设,政策性住房建设,金融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

    45%以上的民营企业认为“三门”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形式为壁垒名义打破而实际依然存在,资金、规模、资质标准要求过高,审报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琐,优惠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在实践中很难落实等。

    在贯彻落实“民间投资36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6%的企业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仍未转变观念,对政策执行力度不够,38.9%的企业认为配套政策滞后,实施细则与现行政策不接轨、缺乏操作性,32%的企业认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需要提高。他们认为进一步清理相关政策和行政障碍,落实民间投资与其他投资主体的公平待遇,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是改进和支持促进民间投资的有效方法。

    在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方面,60%的企业希望得到融资、税费和财政支持,30%的企业希望得到土地和人才支持。在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上,54%企业认为当前税率过高,42%的企业认为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不到位以及优惠政策申请手续繁琐;60%以上的企业认为用地和建设程序繁琐,40%的企业认为土地价格高以及用地指标不足,30%的企业认为用地优惠政策不落实以及土地证办理困难;50%左右的企业认为养老、医疗等待遇差别和不完善人才市场是制约人才引进的主要因素,40%以上的企业认为是政府对人才培训的资助不足。他们期待政府能够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设置“一站式”窗口服务制度,缩减办事时间,加强政务公开(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依法行政,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全市个体工商户15.4万户,从业人员38万人。非公企业2.1万户,从业人员21万人。2013年全市GDP达1000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67%,非公企业缴纳税收89.3亿元,占整个税收比重81.1%,非公经济提供了全市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新增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的90%以上。非公经济在经济发展、提供税收、解决就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非公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以及潜力和希望所在。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依然存在并制约着我市非公经济的发展,现将调研中反映的有关问题归纳如下:

    (一)“三门”问题依然较重

    1、市场门槛未降。“非禁即准”是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重要精神,但现在有些行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还是犹如隔着“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在实际操作时,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就会找出种种理由,在资质标准、行业垄断、地方保护、控制营销等方面设门槛。如在房地产开发、老城改造和公共投资时,有关部门依据招商引资企业条件设置招投标标准,一级房企可加分,上市公司可加分,资质较高民企可加分,甚至采取高价竞标而后补偿的办法。而本地一级房企很少,民企资质较低,更无上市公司,造成本地民企很难竞标。又如国家现在已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军工领域,但霍山县科皖铸造公司只能在较低的领域为军品配套生产,如果要进入高一些的领域,就会遇到得不到国家拨款、部门领导反对等阻碍。据光电行业反映,某些地方控制性路灯招投标对本地企业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合肥,本地企业投标可加10分,外地企业很难中标,地方保护现象依然存在。此类问题在供电等垄断行业普遍存在。

    2、审批事项未减。

    一是审批审核多层多级。据问卷统计,75%的企业认为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琐。民企从立项到投产要经过注册登记、立项备案、选址放线、勘探设计、消防审图、……竣工验收、环评办证、许可证办理等二十个多环节,十多个部门审核审批。而且审批层次复杂,土地规划、教育卫生等审批在市级,邮政、物流审批在邮政局,燃气供应审批在省能源局,加油站审批在省商务厅,特种工业生产许可证审批在国家质检总局,而且还有“指标”(例如我市裕安区民办个体诊所每年市里仅给2家指标,民营及专科医院条件更苛刻)。

    二是审批流程不透明、经办人员看人办事。如:裕安区某民企2013年在办理工业生产许可证时,通过省检测机构聘请了咨询服务公司,由于省检测机构当时没有列出购买检测设备详细清单(指定厂家和型号),导致该民企重复购买检测设备,花了很多冤枉钱。霍山县绿园汽贸公司在办理土地审批事项时,一开始被告知只要交齐土地出让金即可办证,但企业在交齐土地出让金后,被告知要办规划,在办了规划后又被告知还要交税,由于不是一次性告知,企业耽误了很多时间。霍山龙华公司到某部门办事,本已符合手续,但该部门具体经办人员推诿搪塞达数月之久,企业无奈,找到部门分管领导,结果只用半天时间就办理完毕。

    3、民营企业待遇未变。

    一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待遇不平等。民营企业在征用土地、投资立项、财税政策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霍邱县某私营矿业反映,在获得同样的矿产资源开采权时,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多付很多。某食用油有限公司反映,政府对待国有企业油厂与私营油厂不能一视同仁,在申请项目和政策落实方面更加倾向于国有企业。

    二是招商引资企业与本地企业待遇不平等。我市茶业协会反映,政府对于外地招商来的茶叶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打击了本地茶叶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些招商企业不经调查研究,盲目上项目,套取政府资金、用地等支持,搞面上工程,并没有给当地政府和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有的甚至脱离生产实际,盲目种植,搞了很多烂尾工程。

    三是教育卫生领域民办与公办待遇不平等。公办教育享受土地无偿划拨、生均教育经费、校舍建设、设备购置等优惠待遇,民办教育则不享有。另外,民办教育在招生计划上完全处于被动,在师资配备上完全依赖从社会上自聘,师资力量薄弱。在卫生领域,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享受公共卫生经费(村卫生室享受药品零差率),而个体诊所和民营医院一般不享受,同时个体诊所、部分民营医院还没有纳入新农合、城镇医保定点医院范筹。另外,对于财政支持项目,存在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和少数民企专跑项目现象,很多优秀民企专心事业,根本没有享受财政支持项目。

    4、行政职能优化不够。

    一是职能市场化。政府部门衍生出许多指定评估公司机构,使本是政府应该无偿服务的职能市场化,采取垄断方式向企业收取高额费用。霍邱县禾粒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反映,当初招商引资时为了赶进度,要求先建后批,但是等厂房等建好后,主管部门却说,因为事先没有经他们认定的机构测量,其他部门测量的他们不认可,现在必须重新测量(该部门测量费用极高),否则就属于违规用地、违章建筑,要罚款。

    二是盲目规划。企业反映,政府在规划中没有联系实际,盲目鼓励新企业投产,造成市场饱和、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制约了现有企业发展空间。如,裕安区长构钢构反映,目前,我省境内钢构生产企业已饱和,但有关部门仍在批项目,导致钢构行业在150公里半径内做业务,有利可赚,在150公里至300公里半径内做业务,没钱可赚,在300公里半径以外做业务,基本亏损。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1、中小企业对优惠类政策知悉难。非公企业主要忙于生产经营事务,很少关注或研究政策,政府在政策落实上公平度、透明度不高、宣传力不强。对于大中型或发展好的非公企业,发改委、经信委联系得多,政策落实得也较好,但是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对这些政策都不太了解,对具体办理程序也不清楚。

    2、地方补贴、贴息类政策兑现难。明规则放行,潜规则挡道。中央和省制定的优惠政策往往涉及多级多个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霍邱县皖西麻黄鸡有限责任公司反映,《安徽省委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禽业生产的通知》规定:对全省从事家禽养殖、加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的50%贴息支持,贴息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照1:1比例分担,省政府的补贴资金已经到位,而市、县因为没有确定好各自补贴承担比例,资金至今没到位。霍邱县某企业反映,按照《霍邱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规定,若企业投资超过5000万,则给予项目占地每亩4万元奖励。但是企业把厂房建成投产很长时间了,有关部门和乡镇却不兑现政策。霍山县徽衡老年公寓反映,老年公寓电费按省的文件应该为0.56元/度,但现在用的是商业电价1元多/度,优惠政策到现在也未能兑现。

    3、我省促进企业优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接地难。一是安徽星星轻纺集团反映,政府为集约化用地,土地使用税从原来的4元/平方提高到12元/平方(8000元/亩),这种“一刀切”式的征税标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企业负担加重。二是企业反映我省社会保障基金缴纳基数最高、比例最高、力度最大,缴纳比例达到60%,甚至超过江苏、上海。三是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存在重复现象,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普及,农民工进入企业后,企业按规定重新给他们购买保险,但并不享受双重保险待遇,也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

    1、融资难。

    一是抵押物认定难。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中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应收账款、仓单、存单、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但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这类政策灵活性偏大,实际执行力不强。皖西麻黄鸡有限公司反映,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企业所用的土地属于农业租赁用地,不能用于银行抵押担保,企业缺少资金,很难做大做强,而且因为无资金而被闲置的土地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增加了企业负担。霍山徽衡老年公寓是“民办公助”的性质,自身借助社会资本投入3500余万元兴建了综合性的老年社区,但老年公寓属于社会福利事业,固定资产属于国家福利设施,不能用于银行抵押贷款,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

    二是审贷流程长。由于贷款手续繁杂,办理时间长,企业往往错失商机。以安徽合益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从事板栗深加工、板栗休闲食品等新产品及现代农副产品的研究、开发,每年8-10月是板栗的采摘期,是集中抢收的时间,需要8000万左右的资金,一时很难解决,导致企业误过收购季节。

    三是贷款周期短。流动资金贷款往往是半年到一年,企业是刚拿到钱就要准备还贷。而且银行对固定资产贷款设置门槛偏高,有九成的企业无法获批。

    四是融资成本高。金融机构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霸王条款”,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全部以抵押为前提。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因为没有有效的资产作为抵押,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只有向民间借贷,借贷利息高达1-2分,有的甚至更高。如晨风纸业公司反映,企业融资成本高达20%,光担保费用即达7—8个点。虽然政府每年都有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但是“僧多粥少”,企业得找人托关系才能贷得到,有的政府担保公司贷款利息高达5分,失去了政府性担保公司应有的作用。

    2、用人难。

    一是招工难。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企业认为用工紧缺,不少企业属于常年严重紧缺,平均缺口在20%左右。霍邱县某企业反映,企业订单很多,虽然在附近5个乡镇发放近万份招工宣传页,招来的工人却寥寥无几。周集镇一企业,用工缺口达上百人,企业的机器空闲率达到60%左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二是人才缺。受工资待遇、地域环境、企业主用人观念制约,企业技术性、管理型人才普遍缺乏。以长集农产品产业园为例,农产品深加工离不开技术和人才,但是因为地处乡镇,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业余文化生活单一,保障措施不到位,加之婚姻、住房、发展空间等制约,很多大学生宁愿去市里拿着低工资,也不愿在乡镇企业拿高收入。

    三、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主动力,将其列入地方年度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领导组的作用,定期检查、督查中央、省市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监测、评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筛选一批高精特新、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定期调度、跟踪服务、重点扶持。三要做好地方政策与“新36条”及实施细则的配套衔接,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结合我市市情,对现有政策与实际情况不接轨的地方,允许地方自行制定扶持减免措施。四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教育培训力度。五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询问”和行政处罚公开“听审”制度,对政策落实、市场准入和审批服务等事项开展询问市场主体活动。

    (二)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环境。一是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主动意识,强化各项扶持政策执行力度。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凡是中央和省明令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执行到位,不打折扣,地方不得新增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减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审批。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制定权力流程清单,严禁各机关巧立名目,违规设立二级机构或采取垄断方式向企业收取高额费用,严禁违法指定中介机构,让企业接受各种评审、评估、年检。四是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制定负面清单,在市场准入和优惠政策方面,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招商企业和本地企业要一视同仁,项目实施要公开透明,政策落实要同等对待。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的总体定位,结合我市实际,合理规划城市产业结构,对于产能达到饱和的行业要限报停批。

    (三)改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农产品加工这样季节性用贷需求性强的企业,量身定做信贷政策。二是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对出口企业可拿订单担保,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可拿租赁土地上的固定资产作为担保,对高新技术企业可在产品研发、发明专利、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担保。三是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公司借贷行为。四是财政要加大对政府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的投入,要降低政府担保公司贷款利率,并适当延长还贷时间。五是鼓励非公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融资工具,鼓励中小企业实行 “联盟担保”,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商(协)会的作用,组织中小企业抱团合作。

    (四)优化招才环境,培育人才队伍。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通过优化招才环境、健全配套设施来引进人才。二是鼓励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建立培训基地,落实民办教育的配套资金,利用职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和学习,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企业文化。

    附:六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门”问题调查问卷统计汇总表